耐汗渍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人体汗液作用下抵抗颜色变化或沾色的能力,直接影响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和美观性。GB/T 3922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服装、运动服饰、家纺等领域的产品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GB/T 3922的测试原理、溶液配置、操作步骤、结果评定及影响因素,为纺织品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GB/T 3922模拟人体汗液对纺织品的影响,通过酸性(pH=5.5)和碱性(pH=8.0)汗液的浸泡,结合恒温处理,评估纺织品的颜色变化及对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
测试关键步骤包括:
汗液配制:模拟人体汗液成分,调整pH值。
试样制备:将纺织品与标准贴衬织物贴合。
汗渍处理:在37±2℃下放置4小时,模拟人体出汗环境。
干燥与评级:评估颜色变化(变色)和沾色程度。
成分 | 用量 |
---|---|
(C₆H₉N₃O₂·HCl·H₂O) | 0.5 g |
氯化钠(NaCl) | 5 g |
NaH₂PO₄·2H₂O | 2.2 g |
蒸馏水 | 定容至1 L |
pH调整:用0.1 mol/L NaOH溶液调至pH 5.5。
成分 | 用量 |
---|---|
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 0.5 g |
氯化钠 | 5 g |
Na₂HPO₄·12H₂O | 2.5 g |
蒸馏水 | 定容至1 L |
pH调整:用0.1 mol/L NaOH溶液调至pH 8.0。
注意事项:
汗液需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影响pH值。
使用pH计校准,确保酸碱度准确。
按GB/T 18886 耐唾液色牢度
1、人造唾液:每升试液含有以下成分:
配置方法:
将规定用量的钾盐和钠盐(potassium and sodium salts)溶于900ml三级水中,加入氯化镁和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and magnesium chloride),不停搅拌,直至全部溶解。将经过校准的pH计电极浸没在溶液中,慢慢加入1%的盐酸溶液,轻轻搅拌,,使溶液的pH值达到6.8±0.1。加入三级水定容至1000ml,摇匀,避光保存
2、其他仪器及耗材
2.1、试验装置(汗渍色牢度仪)
2.2、恒温箱(汗渍色牢度烘箱)
2.3、贴衬织物(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或者2块单纤维贴衬织物,任选,一般用多纤维贴衬织物)
2.4、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聚丙烯纤维织物),需要时使用。
2.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2.6、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
2.7、评定变色合沾色用测色仪或色差计(人工评级不需要)
2.7、天平,分度值0.01g
2.8、1套11块玻璃或丙烯酸树脂板(含在汗渍色牢度仪中)
2.9、ph计,精度至少0.1
2.10、三级水(实验室纯水机)
试样准备
裁剪40 mm × 100 mm的试样,与相同尺寸的多纤维贴衬织物(或单纤维贴衬)贴合。
若测试多色织物,需确保所有颜色均被覆盖。
汗液浸泡
将试样浸入酸性或碱性汗液中(浴比1:50),室温下浸泡30分钟,确保充分渗透。
汗渍处理
将浸泡后的试样置于汗渍测试仪(如Perspirometer)中,施加12.5 kPa压力。
在37±2℃烘箱中放置4小时。
干燥与评级
取出试样,在室温下晾干或用低温(≤60℃)烘干。
使用灰色样卡(GB/T 250)评定变色等级,沾色样卡(GB/T 251)评定沾色等级。
变色等级(Color Change, CC):评估试样本身的颜色变化(1级最差,5级最好)。
沾色等级(Staining):评估贴衬织物的沾色程度(1级严重沾色,5级无沾色)。
合格标准(不同产品要求不同,常见标准):
一般服装:≥3-4级(酸性 & 碱性)。
运动服装、产品:≥4级。
pH值准确性:汗液pH偏差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温度与时间:37℃模拟人体温度,时间不足可能导致测试不充分。
织物成分:天然纤维(棉、丝)与合成纤维(涤纶、尼龙)耐汗渍性能不同。
染料稳定性: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的耐汗渍性能差异较大。
7. 应用与改进建议
企业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抽检,确保染料和助剂符合耐汗渍标准。
产品开发:选择高色牢度染料,优化染色工艺(如固色处理)。
检测机构: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环境(温湿度)稳定。
GB/T 3922是评估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的重要方法,通过科学的汗液模拟和标准化测试流程,可有效预测纺织品在实际穿着中的表现。企业应结合该标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GB/T 3922-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ISO 105-E04:2013(国际同类标准)
微信扫一扫